中医针灸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针灸  >> 查看详情

针灸不能一味地实行标准化

时间:2022-03-09 18:53:00   作者:www.99zhongyi.cn   来源:网络   阅读:  
内容摘要:   马淑华,主任医师,北京针灸学会和中国针灸学会成员,北京针灸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1969年到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工作,学习并传承各科名老中医的经验及中医诊疗技艺,尤其跟

  马淑华,主任医师,北京针灸学会和中国针灸学会成员,北京针灸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1969年到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工作,学习并传承各科名老中医的经验及中医诊疗技艺,尤其跟随上一辈针灸大家金针王乐亭、痛症夏寿人、管针贺惠吾及三通贺普仁等国医大师深入研习各种针灸手法和技能,形成了自身的针灸理论体系和临床特点。

  从医47年,亲手服务近一百四十万病患,涵盖内、外、妇、儿、皮各科,还专门研究脑血管病,如脑梗塞、脑出血、眩晕、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耳鸣耳聋、失眠、麻木、各种痛症、颈椎病、胃肠疾病、遗尿、带状疱疹、痛经、眼病等,被广大患者亲切称为马大姐。

  马淑华曾经救治过一位重度失眠患者,这位患者当时已经连续一周一分钟都没有睡着过了,马淑华为他施针后,患者当场在诊疗床上就睡着了,直到大夫要下班才将他唤醒。

  针灸就是这么神奇!一根针,一只棉球就能治病!怀揣着对中医特别是针灸的浓厚兴趣,在首都医科大学读西医专业的马淑华在毕业实习时主动申请到北京中医医院,并终如愿留在这里工作。

  这一干,就是47年。47年后的今天,当71岁的马老面对《经济参考报》记者回顾她当年这一选择时,感慨地说,一根针、一只棉球就能治病,但要治好病,没那么简单,针灸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个性化特征明显的学科,有很多活的东西在里面。这里面学问太大了!

  刚工作时,到各科室轮流见习的经历令她有机会跟随金针王乐亭、痛症夏寿人、管针贺惠吾、三通贺普仁等上一辈针灸大家深入研习各种针灸手法和技能。

  学习针灸都是跟着老师学手法,看老师怎么选择穴位、怎么扎针,多方结合,再开创自己的手法。同时,病人的体质状态、病情特点各不相同,同样一种病,针法的轻重缓急也都不一样。

  所以,针灸是完全个性化的诊疗方法,因人而异,很难搞成统一格式,不能一味地标准化。马淑华直言。

  西医出身却走上中医针灸之路

  1969年,25岁的马淑华如愿来到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工作,怀着对针灸的强烈好奇和浓厚兴趣,她如饥似渴地投入了学习。早期的转科经历令她学习并传承各科名老中医的经验及中医诊疗技艺。

  这期间她有机会跟随金针王乐亭、痛症夏寿人、管针贺惠吾、三通贺普仁等上一辈针灸大家深入研习各种针灸手法和技能,上班时学习,下班时琢磨,继而博采众长形成了自身的针灸理论体系和临床特点。

  当年学习中医讲究临床、教学、科研三结合。谈起各家各派的针具和施针手法,马淑华如数家珍。她说,贺惠吾老先生的套管针现在在日本为普遍,它是在针外面有一个管,让病人看不到针,将针放在穴位上之后,轻轻一弹,针就扎进去了。

  这种针可以很好地减少病人对扎针的恐惧感,但由于这种针相对较软,不易深扎,不能满足一些对施针深度有要求的手法。

  跟随贺普仁老先生学习三通,马淑华了解到这种针法是根据针灸调节气血运行治病的原理,对中国古人发明的9种针具针法进行了发掘和研究。三通是指微通、温通和强通,即先用毫针进行微通,再用火针进行温通,后用锋针进行强通。

  国医大师贺普仁8月22日因病辞世,马淑华惋惜称这是针灸届的巨大损失,贺老有独到的技艺,博学多才,后人应将他的三通针法继续传承发扬。

  经过研习众针灸大师的技艺,马淑华终形成了自己平补平泻的施针手法,从医47年,亲手服务近一百四十万病患,涵盖内、外、妇、儿、皮各科,还专门研究脑血管病。

  如脑梗塞、脑出血、眩晕、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耳鸣耳聋、失眠、麻木、各种痛症、颈椎病、胃肠疾病、遗尿、带状疱疹、痛经、眼病等,广大患者亲切称她为马大姐。


标签: 针灸  马淑华  手法  中医  学习  三通  
特别提醒:本网站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但并不意味着本网站同意其观点。其原创性及文中所述文字内容均未经本网站确认。我们对本条款及其全部或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站不承担侵权的直接责任和连带责任。如果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邮箱:d_haijun@163.com),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本类更新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